【关键词】气象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是实现预期培训目标必不可少的中介,培训课程开发的既是服务于受训者教育培训的过程,也是满足受训者职业发展需求的过程,课程的开发直接影响到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益。 一、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气象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是气象现代化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目前,全国气象部门有4300多名处级领导干部和近5万名一线业务和管理干部,开展气象部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不同类别、岗位、层次的气象教育培训必定要有相应的培训教材作支撑,亦即,气象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效益与气象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息息相关。 (二)气象部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气象部门紧密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坚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教育培训,作为保证气象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围绕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联系气象部门特别是基层台站实际需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自学的系列培训课程与学习讲义,提高基层台站工作人员业务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与技能,为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建设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 (三)气象干部院校培训核心能力提升的需要 为气象行业提供人才培养与支撑的气象教育培训学院,培训核心能力是学院的立院之本。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针对气象职工的类别、层次和岗位特征,策划培训项目、开发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满足培训需求、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实现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探索形成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核心培训课程体系的更新机制是气象干部培训院校培训核心能力的关键之一。 二、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特殊要素 (一)满足培训需求 一是,满足事业发展的组织需求。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具有一般课程开发的要求之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围绕党和国家对气象事业的要求与需求以及气象现代化建设大局,围绕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熟悉气象事业发展要求与动态、了解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与有关人员自身现状之间的差距与短板,从中找到通过教育培训来缩短差距的可行性,开发为培训项目服务、实现培训目标的培训课程。 二是,实现事业发展的岗位需求。气象部门是科技型部门,理论、知识、技术、装备更新非常快,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决定了培训对象重点是气象业务骨干、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的内容、课程的开发必然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着力提高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的本领以适应一日千里的岗位需求。 三是,兼顾培训学员的个人需求。气象部门属于垂直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培训对象为相对固定的部门内职工,对一批相对固定的培训对象实施多次培训,既要满足他们多次不同培训需求,保证每次培训都能学到东西;又要切合成人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基于他们反思的体验,通过知识、技能、态度发生新的改变来提升能力和素质。由此可见,开发科学、实效、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非常重要。 (二)以课程基本理论为指导 课程在教育领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关于课程的概念在教育学界有多种论述。就“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言,这一课程论述对气象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具有理论的、现实的指导意义。气象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就是以培训需求特别是组织需求为依据,为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受训者预期培训需要程度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生成不同单元的课程目标,进而形成具体的培训方案,并付诸实施、评估与改进。 事实上,气象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是培训需求、培训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组织、培训方式方法、课程实施和评估等要素的集合体,是一个系统和综合的动态过程。 (三)吸收培训学员参与课程开发
与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课程开发不同,气象教育培训对象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工作空间,学员学习主动性、开放性、目的性更强,学员本身就是重要而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也是课程的来源者、开发者。课程实施过程中,学员自我角色发生改变时,希望有尊重、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受到尊重、知识与经验受到重视。因此,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吸收学员基于他们的工作经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而对课程开发的方向、内容、教学方法提出的建议,在后续课程实施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